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向西,成为支教路上的一束光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2-05-17

何骏飞,中共党员,土木2021届校友,西城心旅协会成员。全校唯一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海岛、边远地区计划的志愿者。在校期间,荣获学校学业优秀三等奖学金、实践教育优秀奖学金、优秀团支书、三好学生、工程先锋人物等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参与专利1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曾获力学竞赛三等奖、桥梁设计竞赛三等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实践团队、迈达斯全国土木工程优秀毕业作品征集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心怀热爱  成为有温度的工程师


“大飞哥”是同学们对何骏飞的亲切称呼。何骏飞担任了道桥1801班和土木1901班的两届班助,他总是乐于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大家沟通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是同学们心目中热心助人的“大飞哥”。除担任班助外,何骏飞还担任了土木1701班的团支书,“做好团支书,最重要的是能听到他人的声音,了解同学们的诉求。”谈起担任班级团支书的初衷,何骏飞说道,自己是想帮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图信前人奔忙,你我换上毕业装,曾拾树叶北秀旁,难忘陈家河波浪……”


重新填词《入海》,是何骏飞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灰色水泥已经足够冰冷,我想成为有温度的工程师。”用文字记录点滴,做生活的诗人,何骏飞有自己的一家“解忧杂货铺”——《风物有信,应候来归》。这是一个自由发声的公众号,里面有美食的分享、写诗的畅怀,“有信”专栏讲述着不同投稿者的故事。遇见温暖、期待未来,何骏飞在凤凰花开的路口,书写着每一个喜出望外的傍晚。


点亮火种  做支教路上的一束光


2192公里,数十小时的辗转……


2019年的夏天,何骏飞坐着绿皮火车去四川阿坝支教,这是他志愿生涯的起点。选择了一座大山,选择了一所学校,他扛起为山里孩子带去知识与力量的责任,让那里的土地不再贫瘠。

无论是厨房还是人生,煎和熬都是获得美味的方法,加油也是!”在支教团队中,何骏飞担任了后勤组的组长。起早贪黑,在冰水里洗菜、削着几大盆的土豆,何骏飞拿着锅铲穿梭在厨房里,和伙伴们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飞哥做的菜是我吃过最棒的菜。”大家都把他称作“厨神”,在阿坝和同伴、孩子们十几日的朝夕相处中,何骏飞也更理解了支教的意义。

在这段旅程中,何骏飞看到了西城风光,见到了纯朴的笑脸,更体会到了不同的风俗民情。“用一束微光照亮一块土地,用行动温暖山里的孩子。我们多一分付出,孩子们就多一分成长。我们的意义不在于当下立竿见影的改变,而是涓流汇海的坚持。”他认为支教是传递爱与勇气,是一场奔赴与选择——点亮心中的星星火种,将自己燃成高举的烛火。


带着爱与勇气  奔赴下一场山海

 

在阿坝支教后,何骏飞对西部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对“志愿”二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站在毕业口,他毅然参加了“省内计划”的志愿者选拔,并成为了全校唯一一位2021年度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边远地区计划志愿者。

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就是选择了收获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在父母的理解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何骏飞带着心中的善意与满满的“西部情怀”,选择了继续奔赴。“要选择好的路,不是好走的路。” 从川西藏区到浙西山地、到即将前往的东海波涛,何骏飞坚持自己志愿的脚步从未停歇。


服务边远地区对何骏飞来说是一份新的挑战,但他认为只要坚持,总会云开月明,在漫长的征途中遇见同行者。何骏飞将“善”作为自己的追求,他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所想,给志愿服务的地区带去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思路——用真诚换来真诚。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大学四年中要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勇于付出和奉献。”何骏飞期待着更多心怀热爱的年轻人背上行囊,用温暖将远方照亮。



文字 / 曾逸澜 李杨阳

摄影 / 蔡听雨

今日编辑 / 郭润历 吴佑涵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出品:

投稿邮箱

xcb@zucc.edu.cn

tuī

jiàn

yuè

为ZUCC点个赞!告诉大家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